我国对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和能力验证发布了一系列新标准新规定。为切实提高基层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和能力验证水平,2014年4月20-24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举办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能力验证》培训班。现将本次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科学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方法,虽然比较难以理解和繁琐,但却能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度。由于大部分实验室人员对不确定度的理论知识基本上还是零起点,所以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很有必要。
一 测量不确定度有关概念
测量不确定度的专业技术性比较强,学习基本术语是学习不确定度评估的第一步,只有理解了关于检测结果和结果评定等一系列术语定义后,才能够将评估的整体过程贯穿起来。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用到的相关术语有:真值、量值、量纲、偏差、相对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修正值、修正因子、置信概率、包含因子、扩展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等。这些术语定义及其相互关系需要每一个学习不确定度的检测人员准确掌握。
二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础知识
为了能统一地评价测量结果的质量,1963年原美国标准局专家埃森哈特首次提出不确定度概念引起国际上轰动,经过多年探讨发展,1986年由国际七大组织(国际计量局、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理论和应用物理联合会、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成立工作组共同起草测量不确定度文件,于1993年发布实施。我国于1999年发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近年又发布一系列新标准,例如《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2012)、《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JJF1059.2-2012)、《检测实验室中常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表示》(GB/T27411-2012)。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主要运用到统计学、概率、微积分、对数、几何等进行计算。
三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
由于测量不确定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通常不确定度是由多个分量组成,对一个分量都要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它们的评定方法可分A、B两类,其标准不确定度均以标准偏差表示。我们实验室采用A类评定和B类评定的情况都存在。评定程序可分为:
(一)找出所有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二)建立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所需的数学模型
(三)确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四)列出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五)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六)确定被测量可能值的分布的包含因子(灵敏系数)
(七)确定扩展不确定度
(八)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四 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范围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误差的怀疑,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除了应给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外,还应同时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其主要应用领域是:
(一)建立国家基准、计量标准、及其国际比对
(二)标准物质、标准参考数据
(三)测量方法、检定规程、检定系统、和校准规范
(四)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的测量
(五)计量认证、计量确认、质量认证以及实验室认可
(六)测量仪器的校准和检定
(七)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以及产品检验和测试
(八)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检测及资源测量
五 本次学习体会和总结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理解起来比较难,牵涉到的学科比较多,专业性极强,又是实验室必需的。这次中心领导能派出人员参加培训,充分体现了领导对实验室能力建设的重视。去参加培训学习,由专家将复杂困惑的教材,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并解答检测人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通过这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不确定度的基础知识,对术语和定义有了进一步了解,学会了A类和B类标准不确定度的算法,以及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学习了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测量审核等概念知识,学习了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评价方法,如Z比分数法、稳健统计法等。
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牵涉到实验室的很多方面,比如仪器、器皿、方法等,最后计算出一个合成不确定度,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计算复杂。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培训,不确定度,既代表了一个实验室数据表达水平,也让实验室出具的报告数据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