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员不专现象正在困扰着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即便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实验室也不例外。
已经向大家作过介绍,我是业余研究厨房出身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我的业余已成“喧宾夺主”之势,因为国内的厨房研究综合水平能超过我的估计没几个人了。但我的研究很不受欢迎,无论位于技术领域的标准、生产还是使用环节,很少有人拿我的研究当回事儿,甚至于在我的研究近乎完成的情况下,我不得不来到非常生疏的实验室。实验室就实验室吧,日子还得过是不?!何况没有实验室的话,我不可能过来跟大家讨论检验技术问题。也是在熟悉实验室环境和工作的过程中,我很快地发现了一个细小的技术问题——实验室臭味——其实它对于精密实验室而言算不得细小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没人将之当作问题,至少在我发现此问题之前没怎么重视过。问题发现了,追查原因却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因为谁都知道,基建一般都是大老板抓,弄不好会惹一些麻烦、给自己埋下祸根的。
先上第一张图,对,就是地漏。可能有人会不回思索地说,这个地漏没毛病啊!要单纯从外表看,似乎真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地漏是看外表的吗?
请大家随镜头看看地漏打开后是什么情形。对了,你没有看错,是砂土,这说明了什么呢?很简单,这些地漏的建筑落灰还没有被清除,而且还保留着很“新鲜”没着过水的风貌,说明我们的检验人员根本不知道地漏的作用,从来没有主动往里面注过水!!!
地漏是干什么?相信大家知道一点儿,但却不一定完整。我就单刀直入地讲下去,地漏有三个作用:排水、拦滤、隔臭。
排水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地漏要安装在室内最低点也是这个目的;但大家常犯的错误也在这儿,似乎不排水时不用去管地漏中有没有水,我们的地漏几年后仍然保持着“处子”风姿便是明证。其实地漏是需要注水的,特别是地面从来不积水排水时,实验前一定要注点儿水。甚至南方地区需要除湿的实验室的地漏也要注水,这就叫做各行其是、并行不悖。
拦滤简单,就是不将杂物排入下水道。在家里,特别是浴室的地漏中,过一段时间用牙刷或其他小毛刷提拉一下,毛发肯定是少不了的。如果没有地漏的拦滤作用,毛发及各种纤维集结到一些特殊弯道部位,很容易形成无法探查和清淘的堵塞。
隔臭的作用很容易被人疏忽。我们的实验室就那么臭着,很少有人想到地漏的作用;等我提醒过了,下次实验时地漏还是干的。大家都是干技术工作的,我总不能每天撵着屁股提醒灌水吧,于是臭味得以持续。当然,退一步讲,人是很能“适应”环境的,我们的实验猿已经很少能意识到实验室的臭了。为了节省体力,我就不照搬地漏的国家标准,只是图解一下隔臭功能的技术参数——即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
为什么是50mm呢,请大家查一下全国各地的日平均蒸发量,相信会有直观印象的。这里没有官方解释,我个人的理解是,地漏中注(排)一次水,水封中的水大致可以保持一个礼拜不干涸,水封隔臭的作用就是这么实现的。为什么要隔臭呢,因为排水系统一般是直通化粪池的;也正因为如此,水封中没水时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隔空吃屎了。现在是敲黑板、划重点的时候了,地漏和水槽的水封深度均不得小于50mm。
现在我们再回去看看图2中的水封槽,醉了吧!!!因为实在浅得没个样子,就变相测量一下吧。
普通螺丝刀刀口宽6mm,所以这个地漏的水封肯定不足5mm。也就是说,除非每次实验前注水,否定注定会吃屎,比较文明的叫法中大肠杆菌……等等吧。至此,貌似高大上的实验室很恶心了吧。我们的顺势思维是,实验室从设计到竣工到交付使用,如此严肃、审慎、讲政治的重地,怎么会如此不堪呢?
发现问题是年前,作技术清查是节后上班第一天。过完节大家都得漫谈过节心得,没人进实验室,我正好有时间慢慢追查臭味的来龙去脉。可以这么说,在探查之前,我早已知道臭味的根源,之所以细查,是想把问题从技术上搞清楚。一则前些时间有事,不得不放缓写帖的进度;一则也想给大家留个小悬念,请大家分析一下实验室臭味的生成机理。略微遗憾的是,基本上没看到略微理想的剖析,我想国内不会就我们这一家实验室用不足5mm的地漏吧。
现在我们说第二个问题。如此弱智的实验室,地漏会是唯一的返臭通道吗?请有兴趣的版友移步到10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