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仪器研发切入点和创新点浅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日益增强,因此环境监测的技术也需要不断提高。这对于仪器的设计、研发人员来说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新仪器的研发会有广泛的用户群;另一方面,用户对新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设计出一款有一定创新性,同时能迎合市场需要的仪器成为了仪器研发人员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从用户角度谈谈对水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的一些想法
1. 用户应用方向分析
做研发前,我们首先要知道行业的一些基本情况,重点了解用户的需求。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环保系统共设有2200多个监测站(其中水质自动监测站161个),主要负责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环境预警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
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就能对研发方向有个大体的把握了。接下去要做的就是寻找切入点和创新点。
(上述两个图网上截取的,不是本人制作)
2. 仪器研发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水环境监测类仪器研发需要本着以用户需要为主导,服务环境管理的思想。所以我们可以以用户的主要任务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寻找创新的可能性。
2.1 以服务常规监测为切入点
目前,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以及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是环境监测部门的重点监测任务。这些任务主要以实验室分析为主,项目涵盖水体理化指标、无机阴离子、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金属类、有机物指标等108项(环保部暂定的),涉及到的仪器有pH计(一般为多参数,带电导等功能的)、离子选择电极、分光光度计(包括红外、紫外、可见光、荧光等)、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仪、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以及各类联用设备等。
这类实验室仪器的创新主要有几方面可能:
a.通过改进仪器结构以及各类部件,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检出限(比如随着光电倍增管性能的提高,可以显著减低信噪比);
b.通过改变某些处理方式,扩大仪器的适用范围或者使之能测定以前干扰较大的水样。提高特殊水样测定结果可靠性(比如研发分子吸收光谱仪,使有浊度和色度水样的测定结果更加可靠)
c.通过一定手段实现检测的自动化,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d.通过改变某些处理或联用技术,实现更多物质检测的可能性(比如GC与MS联用、ICP与MS联用等)
e.构建能实现各类功能整合的多功能仪器。比如将TOC和煤中硫仪器整合就成了硫碳仪(当然部分部件和参数需要根据需要加以调整)
2.2 以服务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为切入点
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是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妥善处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关系到很多人的乌纱帽),仪器需要具备便携、快速、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必要时可以对实验精度等要求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
操作的便捷性、对电等条件的要求较低、颠簸/震动对仪器测定影响较小。
这类仪器的创新主要有几方面可能:
a. 将实验室仪器改变成便携式仪器,但其还必须满足操作便捷、对电等条件的要求较低、颠簸/震动对仪器测定影响较小等特点
b. 出于对监测人员的保护,在仪器设计中还可以做成远程操作型的,通过无线传输信号实现对仪器的远程操作。(这类创新比较简单,但是也许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c. 开发快速测定仪器,将很多需要长时间测定的方法改变成短时间的方法,这样在一定程度能更能满足应急监测的快速响应需要
d. 综合毒性分析,这个目前市场上已经有挺多仪器,以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为主。由于存在仪器测定精度较低等缺点,该方法暂无国标。如果能研制出一种稳定性较高的仪器及配套方法(掌握专利技术),将其国标化,那就财源滚滚了
2.3 以服务自动站监测为切入点
目前,水环境自动站和水污染源监测点遍布大江南北,但成熟的分析方法/仪器仅局限于pH、DO、水温、TP、TN、COD、TOC、氨氮、氰化物、酚类等少数几个指标,无法对污染状况或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非常有效的控制。未来的环境监测网络中自动站建设肯定是一个重点。所以开发自动站仪器有着远大的前途。
这类仪器的创新主要有几方面可能:
a.开发新的在线自动监测项目,适应不断提高的环境监测任务需要。可以针对不同行业的特征污染物进行设计。原理参照实验室方法。
b. 改进现有仪器的性能,如提高精度、适应特殊水体等
c. 完善数据综合分析系统。以数据综合分析为切入点,建立网络数据联合分析系统。比如流域中各个自动站的数据联用就可以判断某个污染物扩散情况(前提是该污染物在流域自动站中有监测仪器)
2.4 以服务预警监测为切入点
环境预警监测是环保部新近提出的观点,这也将引导水环境监测仪器的一个新方向。
这类仪器的创新主要有几方面可能:
a. 完善生物安全综合监测仪器。如生物毒性在线分析仪,这类仪器目前尚处于开发阶段,应用不是很多,而且效果不是非常理想,需要不断改进。当这类仪器开发成熟时,将会有很大的市场。
b. 以各类模型为基础构建监测仪器。这类创新其实不在于仪器,而在于数据分析方法,只要做出模型,形成专利,仪器只是作为运行平台的一个搭售品。
c. 与上一条类似,也是以软件作为设计卖点的。采用多种手段联用,实现数据可视化管理。将数据采集与地理信息系统挂钩,以arcgis为平台构建系统。这个技术使得管理者看到的不单单是数据表,而是可视化图像。结合预警的阈值,可实现预警的目的。
PS:此外进口仪器国产化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心动了不,赶紧行动吧。找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挖掘下,肯定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