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tmouth医学院的John A. Baron教授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阿司匹林(aspirin)。
作为家中抽屉里常备的药,阿司匹林到底经历了什么?
阿司匹林最早的前身来自自然界。几千年前,古希腊和古埃及人就已经发现,柳树的树皮能够用来缓解疼痛和发热,而在这其中起作用的成分就是阿司匹林最早的前身——水杨苷。19世纪时,化学家们从柳树皮中提取出了这种物质,并把它水解,得到了药效更佳的水杨酸。
但是,无论柳树皮和还是水杨酸都远不是足够优秀的药物。服用水杨酸虽然缓解了人们的痛苦,但它也有非常明显的副作用,很容易刺激消化道。化学家们又将水杨酸的结构进行改造,将它变成了乙酰水杨酸,这才使副作用问题得到改善。而乙酰水杨酸,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知的阿司匹林了。
1897年,拜耳的化学家们完成了阿司匹林的研发,这种药物于2年后在市场上亮相。这种药物虽然并不能治愈疾病,但它成功缓解了很多患者的症状,并因此大受欢迎。在上市几十年时间里,它从不起眼的小药片变成了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以及最畅销的药物。
在20世纪初,阿司匹林是人们眼中的“万能神药”,也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形象,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甚至在1930年代宣称,自己所处的时代是“阿司匹林时代”,说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
在1950年,阿司匹林作为世界上销量最多的止痛药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它曾随阿波罗11号一同飞往月球。而如今,全球每年生产的乙酰水杨酸可以制成超过1000亿片阿司匹林药片,排列起来可以在地球和月球间走一个来回。
在过去,人们将阿司匹林其奉为“万能神药”。不过当然,阿司匹林并不能包治百病。它所能够产生的效果只是缓解发热、疼痛以及炎症的症状。
前列腺素这个名字或许会让人困惑,不过它其实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物质。前列腺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与发烧、疼痛和炎症反应也都有关系。而阿司匹林会作用在环氧合酶这个关键的代谢酶上,抑制人体合成前列腺素,因此就产生了退热、止痛的效果。
阿司匹林并不能治愈疾病,但它确实为人们舒缓了痛苦。现在,依然有不少人会在头疼脑热时吃上一片阿司匹林。
在问世之初,阿司匹林凭借良好的解热止痛效果赢得了患者和医生的喜爱,不过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成就它120年长盛不衰的经典地位。
要知道,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医药领域经历了迅猛的发展,新药物、新疗法层出不穷,解热止痛药物也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改进版。在它们面前,阿司匹林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加利福尼亚格伦代尔的医生劳伦斯·L·克雷文(Lawrence L. Craven,1883-1957),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了阿司匹林对抗血栓的作用。而到了80年代,阿司匹林的这一效果得到了更多研究支持,也逐渐受到医学界认可。
在心肌梗死这样的心脏疾病发作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在血管病变的基础上,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栓进一步堵塞血管,导致心脏缺血,这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阿司匹林可以起到阻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风险。鉴于心血管疾病的普遍程度,阿司匹林可以说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救命良药。
一开始,医生们将阿司匹林用于那些已经得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预防他们再次受到发病的威胁,这种使用方法被称为“二级预防”。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也发现,阿司匹林也可以让一些具有一定风险但尚未发病的人从中获益,这被称为“一级预防”。现在,研究者依然在继续研究阿司匹林用于疾病预防的一些具体细节,希望能让这种“爱心”药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保护作用。
在120年之后,阿司匹林依然是深受欢迎的经典药物,它依然在为人们舒缓症状,并保护着心血管健康。而在此之外,这种百年老药似乎依然向人们展示着新的潜能。
一些研究发现,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在保护心脏的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益处:他们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得以降低。目前,研究者们依然在验证阿司匹林的“抗癌”潜力,或许在将来,这种百年老药还能找到自己新的舞台。
药物研发之路往往是漫长而艰难的,每一种成功的药物,都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而阿司匹林将胜利延续了百年之久。它方便、经济、足够安全有效,经历120年风雨之后依然维护着亿万人的健康。这个传奇的故事,还将延续下去。
作为家中抽屉里常备的药,阿司匹林到底经历了什么?
柳树皮中诞生的“神药”
阿司匹林最早的前身来自自然界。几千年前,古希腊和古埃及人就已经发现,柳树的树皮能够用来缓解疼痛和发热,而在这其中起作用的成分就是阿司匹林最早的前身——水杨苷。19世纪时,化学家们从柳树皮中提取出了这种物质,并把它水解,得到了药效更佳的水杨酸。
但是,无论柳树皮和还是水杨酸都远不是足够优秀的药物。服用水杨酸虽然缓解了人们的痛苦,但它也有非常明显的副作用,很容易刺激消化道。化学家们又将水杨酸的结构进行改造,将它变成了乙酰水杨酸,这才使副作用问题得到改善。而乙酰水杨酸,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知的阿司匹林了。
1897年,拜耳的化学家们完成了阿司匹林的研发,这种药物于2年后在市场上亮相。这种药物虽然并不能治愈疾病,但它成功缓解了很多患者的症状,并因此大受欢迎。在上市几十年时间里,它从不起眼的小药片变成了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以及最畅销的药物。
在20世纪初,阿司匹林是人们眼中的“万能神药”,也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形象,西班牙著名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加塞特甚至在1930年代宣称,自己所处的时代是“阿司匹林时代”,说阿司匹林是“文明带给人类的恩惠”。
在1950年,阿司匹林作为世界上销量最多的止痛药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它曾随阿波罗11号一同飞往月球。而如今,全球每年生产的乙酰水杨酸可以制成超过1000亿片阿司匹林药片,排列起来可以在地球和月球间走一个来回。
阿司匹林如何缓解病痛?
在过去,人们将阿司匹林其奉为“万能神药”。不过当然,阿司匹林并不能包治百病。它所能够产生的效果只是缓解发热、疼痛以及炎症的症状。
阿司匹林通过影响人体内一种名为“前列腺素”的物质发挥自己的药效。直到1971年,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的药理学家约翰·范恩才终于证实了阿司匹林的这种作用原理。
前列腺素这个名字或许会让人困惑,不过它其实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物质。前列腺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与发烧、疼痛和炎症反应也都有关系。而阿司匹林会作用在环氧合酶这个关键的代谢酶上,抑制人体合成前列腺素,因此就产生了退热、止痛的效果。
阿司匹林并不能治愈疾病,但它确实为人们舒缓了痛苦。现在,依然有不少人会在头疼脑热时吃上一片阿司匹林。
是止痛药,更是“爱心药”
在问世之初,阿司匹林凭借良好的解热止痛效果赢得了患者和医生的喜爱,不过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成就它120年长盛不衰的经典地位。
要知道,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医药领域经历了迅猛的发展,新药物、新疗法层出不穷,解热止痛药物也推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改进版。在它们面前,阿司匹林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许多和阿司匹林同时代的药物可能已经被更新、更好的药物取代,逐渐被人们遗忘了。然而阿司匹林依然活跃在药品市场上,依然是许多人日常必不可少的药物,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另外一重身份——关爱心血管的预防药物。
加利福尼亚格伦代尔的医生劳伦斯·L·克雷文(Lawrence L. Craven,1883-1957),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了阿司匹林对抗血栓的作用。而到了80年代,阿司匹林的这一效果得到了更多研究支持,也逐渐受到医学界认可。
在心肌梗死这样的心脏疾病发作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是一个关键的过程。在血管病变的基础上,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栓进一步堵塞血管,导致心脏缺血,这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阿司匹林可以起到阻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这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风险。鉴于心血管疾病的普遍程度,阿司匹林可以说是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救命良药。
一开始,医生们将阿司匹林用于那些已经得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预防他们再次受到发病的威胁,这种使用方法被称为“二级预防”。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也发现,阿司匹林也可以让一些具有一定风险但尚未发病的人从中获益,这被称为“一级预防”。现在,研究者依然在继续研究阿司匹林用于疾病预防的一些具体细节,希望能让这种“爱心”药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保护作用。
百年老药的新潜能
在120年之后,阿司匹林依然是深受欢迎的经典药物,它依然在为人们舒缓症状,并保护着心血管健康。而在此之外,这种百年老药似乎依然向人们展示着新的潜能。
一些研究发现,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在保护心脏的同时,也为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益处:他们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得以降低。目前,研究者们依然在验证阿司匹林的“抗癌”潜力,或许在将来,这种百年老药还能找到自己新的舞台。
药物研发之路往往是漫长而艰难的,每一种成功的药物,都是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而阿司匹林将胜利延续了百年之久。它方便、经济、足够安全有效,经历120年风雨之后依然维护着亿万人的健康。这个传奇的故事,还将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