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2015-08-13 02:00
blowapc我将我的一些实验细节贴于此,你如果空的话,帮我看看其中哪些环节需要注意:用KpnI+SalI酶将pTEX4577切开,目的基因扩增后,用KpnI+SalI将目的基因片段连与上述切开的质粒,得到连接产物;将连接产物加入到由Top10F’菌制成的感受态中,得到重组细菌,进行自杀质粒的提取,后行酶切、PCR、Sequencing等鉴定,成功后用于后续实验;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将TX16感受态与上述成功的自杀质粒进行转化,电转化参数:用1.5kv电压持续5ms,电穿3次(既往文献报道),得到突变株。经PCR、PFGE、Southern鉴定后行生长曲线及稳定性鉴定; 这是构建突变株实验思路,因为本人没有做过,为了避免少走弯路,请问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
举报
2015-08-11 17:49
kajunin ...... 你做的是插入失活吧?不太了解你这个质粒啊!上面是否携带自杀基因呢?我只做过G-, 对G+没有什么了解~ TX16是你的肠球菌吧?我猜除了这一步电转化,其他步骤应该都不是问题。在G-里面,这一步很多情况下可以用结合来替代。 |
举报
2015-08-14 13:16
blowapc恩,是插入失活,失活的标记基因是一个我们实验路线中要探讨的拟毒力基因; pTEX4577是带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大质粒,TX16是屎肠球菌(用于毒力及耐药常用菌),肠球菌尤其是屎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所以pTEX4577是较常用的筛选质粒,大质粒pTEX4577经酶切后连接了我们拟失活的目的基因片段后,构建成了针对目的基因的自杀质粒; 我也问过一些做此相关的人员,他们评估了此环节的耗时大概在半年左右,且成功者廖廖,屎肠球菌难度一在自杀质粒难以构建,二在转化效率奇低,课题组曾经有前辈做的脑壳都大了,所以向您及有经验的同仁咨询,集思广益,寻求更有效率的方式。 |
举报
2015-08-15 10:07
kajunin ...... 质粒可以借鉴前人的基础,这个应该不难搞,只要抗性选好了,其他都不是什么难点。 我认为,最难的就是遗传转化体系。我们在G-中已经放弃了电击转化这种方式,效率实在太低。质粒进入细菌以后,还需要发生一次同源重组,这些都是在电击转化及其恢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的。在G-中,我们一般通过结合转移方式来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