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2017-03-13 11:50
linpeijia ...... PPR提示突出膜前gu氨酸受体功能, |
举报
2017-03-11 03:44
1,代表不同两个刺激间隔,第一根与第二根之间是25ms,第一根与第三根之间是50ms, 第一根与第四根之间是100ms,注意的是第2、3、4根都没有刺激伪迹了,代表把图形简化了。实际上是应该间隔25,50,100各有一个图形。 2,PPF代表突触前递质释放可能性。正常情况下,第一次冲动刺激富含神经递质的囊泡释放后,仅存有少量的未释放递质的囊泡,由于第二次刺激间隔较短,囊泡没有来得及装有递质或者没有来得及与前膜融合,第二次的冲动可能由于囊泡耗竭,而释放较少的递质,使实际反应要低于第一次冲动引起的反应。但由于刺激间隔较少可能会有一部分未来得及回收的递质在间隙里存在,产生叠加效应,从而在整体上表现出第二个刺激的反应大于第一次刺激反应。 如果由于某种情况,使突触前递质释放可能性发生改变,例如图2,两组之间,KO小鼠(蓝色)的PPF相比对照组增大,意味着,它的突触前递质释放可能性降低,在第一次反应时的释放比对照组低,由于第二次冲动过来时,因为第一次突触前的囊泡释放不足,还存有许多囊泡未能释放递质,因此第二次冲动可能产生与第一次相同的反应,叠加后引起更大的反应,所以会产生PPF增大的现象。 举例,假如一个突触前有50个囊泡,正常情况下,按突触前释放率为60%,一次刺激引起30个囊泡释放递质。还有20个没有释放。第二次刺激来的时候,囊泡回收率假设为50%,则突触间隙里假设有15个囊泡递质,那么第二次的反应为20+15=35个活动性囊泡。如果某些情况下,突触前递质释放可能性增加,也就是达到80%,第一次释放40个,剩下10个。假设回收率一致,间隙里剩下20个,第二次刺激引起剩下的10个囊泡释放,则第二次到达后膜的递质是10+20=30个。所以Pr(突触前递质释放可能性越大,PPF的比值越小)。当然实际情况的囊泡动力学比这个复杂很多,基本上理论上是一致的,PPF反应的是突触前递质释放的可能性。 |
举报
2017-03-09 09:05
离子非离子 ...... 总算弄懂ppr了,请问楼主想弄懂文献中的这些膜片钳的指标看什么资料比较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