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号: | TBK5020001302 |
样本: | 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等 |
适应物种: | 人 |
检测方法: | ELISPOT法 |
供应商: | 广东体必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规格: | 96T/盒 |
本试剂仅供科研使用,不适合用于临床检测。用于测定特定细胞样本中(例如PBMCs)分泌IFN-γ的细胞比例,从而测定细胞对于特定抗原的免疫响应。
【IFN-γ简介】
20世纪30年代,许多病毒学家在研究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发现普遍存在两种病毒相互拮抗的现象,由此产生了病毒间干扰现象的概念。1957年发现细胞与病毒一起培养后能产生一种可溶性因子,该因子能“干扰”病毒感染新的细胞,此因子被称为“干扰素”。此后证明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一族分泌蛋白质组成,对同种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它存在于各种脊椎动物体内,平时细胞内含量很低,经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导剂诱导后产量可以提高。IFN蛋白家族基于它们的基因序列、染色体定位和受体特异性分为3型,即I型、II型和III型干扰素。其中,III型干扰素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与I型干扰素关系密切,称为IFN-γ。γ-干扰素主要是由抗原、有丝分裂素等刺激、活化的CD4+Th1、CD8+T细胞及NK细胞所分泌的一类可溶性糖蛋白。抗原、T细胞促分裂素(PHA、ConA)、细胞因子(IL -2、IL-12、IL-18、bFGF、PDGF、EGF)、葡萄球菌肠毒素B,均会诱导γ-干扰素的合成。
【检验原理】
机体被外来的病原感染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反应,其中重要的一条免疫途径是细胞免疫。机体内的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致敏,产生效应T淋巴细胞,当这些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经适当分离、处理的细胞(如PBMCs)与相应刺激免疫原一起加入到预包被抗γ-干扰素抗体的PVDF膜微孔中,培养一段时间。若细胞被激活开始分泌γ-干扰素,局部(在紧靠分泌细胞的周围)分泌出的γ-干扰素会被PVDF薄膜上特异抗体捕获。被捕获的γ-干扰素可进一步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的抗γ-干扰素抗体特异性结合并使其滞留在PVDF薄膜表面,最后通过显色底物使其在反应部位形成不溶性斑点,每一个斑点代表一个分泌γ-干扰素的细胞,记数斑点数量可以获得被激活细胞的数量。并通过与总细胞数的比值,可以进一步计算在被激活细胞的频率。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试剂未启用于2~8℃:避光密封保存,有效期12个月。
•试剂启用后于2~8℃:有效期14天。
【性能】
1、精密度:斑点数≥100个时,批内差异≤15%,批间差异≤15%。
2、特异性:与人源IL-2、IL-18、IL-4、IL-21、IL-23、IFN-ω、IFN-α-2a、IFN-α-2b、TNF-α无明显交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