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类电子产品,不断翻新的智能移动设备技术也引领着电子化学品技术的创新方向,不断让科幻大片中的场景变成现实。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不久前推出了一款可以实现高速成像、高画质、高色彩还原度的膜产品。这款产品由3层膜复合而成,仅中间层就至少集成了5种不同的技术。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研发本部总经理浅见正弘表示:“今后工业和功能化学品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电子电气产品、汽车和宇宙空间领域、生命医药科技、水处理和食品工业,以及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而在电子设备领域,其方向主要是智能手机/平板配套的功能化材料,以及下一代电子设备所需要的材料。”
柔性显示屏虽然至今还没有大规模运用到量产的产品中,但长久以来,大家对这项技术一如既往保持着热情。比如,通过PHOLED(磷光性OLED)技术制作出来的可变形可弯曲显示装置,具有低消耗性,是一种直接可视的柔性面板。
从衣物服饰到艺术设计,再到军工装备,智能材料的研发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而目前许多听上去十分科幻的材料,事实上也已经近在眼前。比如,人造皮肤,让机器人也能拥有触觉。这种人造皮肤是由中国和美国研究团队合作研发并推出的一种材料,通过压电效应把压力转换成电信号,从而让机器人可以利用这种材料产生触觉。这种材料主要是通过将氧化锌制成纳米线,然后嵌入到一种名为“taxels”的晶体管中,并将这些晶体管连接在一起,组成一种电流阵。通过“taxels”能分别产生独立并且可读可控的电流信号,而读取电流信号的反馈后,这种晶体阵就能模拟成特别的“触觉”。最后一步是制成具有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的聚合物材料,就成为了大家理解上的“人造皮肤”。然而,这种材料目前还没有量产。
在全球提倡绿色环保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开始不含砷、汞、溴化阻燃剂和聚氯乙烯(PVC)。这也要求电子化学品生产商们加强技术创新,生产出更环保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不过,虽然Google眼镜、智能手表等可穿戴的设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问世,业内人士对此却表示,要想使这些产品真正大众化,还需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让这些新产品不流于形式。虽然智能产品频繁问世,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其所应用的电子化学品的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目前,无论是产品实用性,还是抗冲击、防盐防水等相关方面,电子化学品技术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