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已成为我国继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电源。由于中国对风电的投入逐年增多,风机塔筒的装机容量逐渐增大,运维工作也成为风电行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智能化也成为风电运维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五年领跑全球,累计新增9800万千瓦,占同期全国新增装机总量的18%,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到2015年底,全国风电并网装机达到1.29亿千瓦,年发电量1863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3%,比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到2020年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2.1亿千瓦以上,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
风电后市场发展前景被业内普遍看好 据业内专家测算,单台风机年满发电收入约为160多万元,但若发生一次重大事故,比如齿轮箱重大故障,其更换费用总和可能突破百万元。如此昂贵的维修费用,如果发生在质保期外,对于业主来说是损失重大。然而,高额的维修费用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发布的《中国风电运维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2016)》认为,我国风电运维服务市场于2016年迎来发展拐点,至2020年市场容量将达300亿元左右,未来我国风电运维市场前景广阔。
风电整机制造商在运维市场中潜力大
风机在生命周期内的运营维护,是确保风机在额定运转时期内发挥佳性能的关键因素。从全球的风电运维市场来看,欧美地区由于发展风电时间早,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为其运维市场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运维服务商选择上,原始设备制造商是业主的。部分企业认为将服务转向独立服务商能够节约更多成本,因而选择独立服务提供商。
此外,一部分企业表示将考虑自行承担运维业务,但由于备用零件获取渠道和重要组件故障风险这两个因素,仍处于考虑阶段。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风电运维市场当前处于初期被动运维阶段,主要集中于检修和备品备件方面,大多数风电场还停留在事后维修的水平上。目前,我国风电运维市场中风电开发商、整机制造商和第三方运维公司各占其一,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其中,风电整机制造商具有早发集成优势、技术优势,除了对风机运行况状中各项性能更了解外,还能通过风机运行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后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维护工作。风电整机制造商纷纷地由单一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拓展运维后服务市场。
未来运维模式将产生新的变化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风电设备维护体系还不够完善、技术实力落后、经验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风电设备运行不稳定。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风电运维的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仅靠传统的运维模式很难解决问题。近年,各大风电企业正在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行业大数据逐步实现智能化。我国2015年发布的 《中国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风电行业也进行了以智慧运维为主的多方面尝试。丹麦风能咨询机构MAKE亚太区商业分析师黄静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互联网+”的概念在风电运维中的影响更多会通过大数据平台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来实现。
通过“大数据”进行早期诊断,进而优化运行和维护服务并提前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是风电场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外风电巨头Vestas、GE等风电整机企业对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已积累了多年经验。例如GE公司,风机上安装的传感器能将运行数据通过工业互联网汇集到远程监控中心来提示出现的设备问题。根据实时数据,风机间实现运营参数共享。据悉,该公司推出的Powerup技术,还能够实时调整速度、扭矩等有效地提高了效率以及性能,将发电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5%,相当于为风场增加20%的利润。
从国内来看,像远景能源这样的企业在风电智慧运维方面也走在前列。该公司推出的智慧风场管理平台通过对风场风机、测风塔以及升压站等设备远程监控,满足了风电运营商对其所投资的风场进行监控的需求,大大将了风场的运行维护的总成本。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推动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方面就包括掌握风电机组的智能诊断、故障自恢复技术等。有报告指出,随着风电运维的起步和创新发展,未来风电运维内涵将产生新的变化,即全生命周期理念推动风电运维服务走向专业化、系统化。
(原标题:智能化成为风电后市场发展方向)
(本文来源:中电新闻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