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道微生物群预测青少年肥胖

2019-01-22来源: 阅读量:101
0

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肠道微生物群就是未来健康的窗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对多种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研究人员的新数据表明,评估婴儿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有助于识别那些有超重或肥胖风险的儿童。研究人员发现,两岁时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与12岁时的体重指数(BMI)有关。此外,2岁时体重指数在后来超重/肥胖的儿童中并没有显著升高,这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可能是发现肥胖的最早预警信号。

婴儿肠道微生物群预测青少年肥胖

“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证明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在后来的肥胖中扮演了一个角色,”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玛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博士说。“如果我们的发现能被其他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在肥胖预测算法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儿童早期识别出有肥胖风险的儿童,在他们开始增加任何可能导致他们日后肥胖的超重之前。”

这项新研究的发现发表在《mBio》杂志上,文章题为《挪威出生队列中出生后头2年肠道微生物群与12岁时体重指数的关系》(Gut Microbiota in the First 2 Years of Life and the Association at Body Mass Index at Age 12 in an Norwegian Birth队列)。

在这项研究之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肥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有一些证据表明这一角色可能是因果关系。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问题,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研究人员与奥斯陆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领导NoMIC研究的挪威科学家合作,分析了165名12岁时进行BMI测量的婴儿的数据。

NoMIC的研究始于2002年,是世界上最早研究早期肠道微生物群的出生队列之一,研究对象包括大约550名青少年。研究招募了分娩时在医院的母亲和婴儿。12岁时,165名儿童中有20%超重或肥胖。

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12岁时的体重指数与儿童时期6个时间点的肠道菌群样本进行了比较,这些时间点分别是4天、10天、1个月、4个月、1年和2年。他们对肠道菌群样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

“我们检查了早期肠道微生物群在4天,10日,30日,120年,365年和730年,该协会与身体质量指数(BMI)z得分在12岁时在未来的挪威队列(n = 165),和评估这些BMI-associated类群与孕产妇超重/肥胖(噢/ Ob)和妊娠体重增加过多(GWG),”作者写道。我们对肠道菌群样本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第10天和第730天的分类系统发育与儿童期BMI显著相关,两岁时肠道微生物类群解释了该队列中儿童期BMI变化的50%以上。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博士补充说:“我们研究了是否有特定的分类群可以预测未来每个时间点的体重指数。”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儿童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在第10天和第2年的质量差异与12岁时的BMI z分数有关。BMI z分数是根据儿童年龄和性别调整的相对体重。他们还研究了儿童BMI z分数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早期肠道微生物类群造成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博士说:“在早期,肠道菌群分类群和后来的体重指数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有一年,它比早些时候更强劲。在两年中,它是最强的。我们发现这很有趣,因为在两岁的时候,孩子们是否会变胖,并没有明显的表型。后来肥胖的孩子在2岁时的BMI z分数并不高。这些发现表明,肠道微生物表型在任何明显的超重或肥胖迹象之前就已经存在。由于肠道微生物群受到饮食的影响,这种联系也可能反映出饮食选择是肥胖的前兆。

这项研究的一个局限性是,整个队列都是挪威后裔。作者指出,这项研究需要在其他人群中重复,但如果复制,它可能会导致一种新的工具,以确定儿童发展为肥胖的风险。

“最好及早发现有患病风险的孩子。”预防肥胖比逆转肥胖更容易。“如果我们在实验室中继续研究这些发现,就有可能揭示更多关于肥胖的病理生理学。”

这项研究也暴露了潜在的健康隐患。研究人员发现,一些肠道微生物通常被认为对儿童和成人都是健康的,但它们却与儿童较高的体重指数有关。这突出表明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肠道定殖过程的动力学。

“当我怀孕的时候,我的医生建议每天给婴儿服用益生菌,我想很多人都在给他们的婴儿服用益生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博士总结道。“然而,每天给婴儿喂同样类型的细菌可能不是最好的主意,尤其是在婴儿非常小的时候,肠道中过多的一到两种细菌可能会阻止其他类型的重要细菌的定植。”

她指出,改善儿童和成人肠道菌群的一种方法是吃很多不同种类的蔬菜和纤维的均衡饮食,因此有很多东西可以喂养肠道菌群。

我要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i

习惯用手机看资讯?

扫描进入手机站

一键筛选来浏览

信息更精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 、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