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无人机植保市场究竟是红海还是蓝海?这或许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拥有18亿亩基本农田,每年需要喷洒农药的区域巨大,而现在绝大部分的农业植保以人工背负和喷杆式喷洒为主,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不说,还有农药中毒的安全隐患,而农业植保无人机喷洒效率高,安全性好,防治效果优,优势十分显著。而且从数据上看,从2014年全国农业无人机695架的保有量,到2017年全国已近万架的规模,不过区区3年时间,行业需求和发展都堪称井喷,未来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可谓地地道道的蓝海。
而另一方面,关于无人植保机的争议和问题也是源源不断,在地形开阔,农田成片的新疆和东三省等作业区域,出现了各个无人植保机队伍激烈竞争,争相压价的局面,市场混乱无序,与此带来的则是低价低质服务的出现。而一些无人植保机操作不便,易损坏,难维修,飞行事故频发,给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使用成本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耽误农时,影响作物生长,从而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这不单破坏了无人植保机在农民心中的形象,也让整个无人植保机行业都受到损害。
A面与B面,或许合在一起才是事情的全貌。那究竟什么样的无人植保机才是当下中国农业所需要的?
“人、机、剂、技”——这是无人植保机四要素。飞手、无人机、药剂、技术支持,缺一不可。这是我5年来带着天翼合创团队,从黑龙江到海南全国四处田间地头实操实练得出的结论。“有了无人机就万事大吉”?这样的认知过于肤浅。正如军队作战其实是系统对抗一样,无人植保机同样需要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用。
天翼合创创始人马勇
人:好飞、易飞,农民也能当飞手
在无人植保机圈子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无人机企业自有的飞防队,很少出事故问题;但飞机一旦到了农民手里,问题就层出不穷。
是飞机的问题吗?当然是飞机的问题!如果仅仅以硬件销售的模式来发展无人机植保行业,把飞机交给农民了事,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飞行员、飞手——在无人植保机领域,这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圈层,而是人人都可为的低门槛行当。简单易操作显然是必要的,而完整严格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天翼合创的无人机产品,操作简单,培训1~2周即可熟练操作;而培训关也被严格把控,避免出现购机客户由于不会使用而产生各种故障,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谁来飞,当飞手有什么好处——这中间,还涉及到一个经济利益的问题。天翼合创的无人植保机,从飞手的培训角度来讲,一周就能出师去作业,但要飞得好,还得作业个一两千亩,积累几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在飞手的招募上,天翼合创也采取了多种形式,有单纯的提供劳务服务,也可以与天翼合创的合作社共同出资合买,或者干脆自己独资买下——“账人人都会算,效益好,大家自然会把飞机买下来。飞手的技术成熟了,我们售后服务压力的也小。”
这是一个“飞手变客户”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农村空心化的面貌——当飞手,能吸引许多农村的年轻人回归到田间地头。“‘开着飞机’回去,好玩、新鲜、赚钱又多,而且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
中国农业大学与天翼合创共同组建的女子飞防队
机:无人植保机,最重要的是抗摔
或许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对于无人植保机四要素中这个关键的“机”,我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科技名词,而是听起来有些糙的“抗摔”。
“你不能把无人植保机定义成‘飞机’,其实它就应该是‘会飞的拖拉机’。”这些结论来自于我在田间地头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无人植保机作业区域地形、天气多变,出错难免,但农业植保的活儿都是急活儿,耽误不得。要是无人植保机不抗摔,一磕就坏,“那等你返厂维修回来,害虫该吃的都吃了,病害把农作物也毁坏光了,还要你来干嘛?”
天翼合创开创性地把无人机与农机的设计理念深度融合在了一起,设计制造出了全球首款摔不坏的多旋翼无人机,并获得多项专利。什么叫抗摔?列一组数据你就明白——在实际操作难以避免坠机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简单(典型修复时间15分钟),花费低廉(典型维修费用1元)地进行修复即可继续作业,通常情况不需返厂维修,不耽误农时。
可靠性设计显然是天翼合创首先注重的,只有将对无人植保机的操作要求由“高精尖”降低至“粗放”,允许“菜鸟”尽情地犯错误,对使用、维护的要求达到“傻瓜”级,才是真正适合目前中国市场的无人植保机。
剂:药剂与施药技术,两手都要硬
有了飞手,有了无人机,接下来什么是关键?那就是洒什么,怎么洒。
农业可能是那些虚头巴脑的所谓“互联网思维”最不能容身的行业——不能光有线上,更重要的是线下。在无人机植保领域,飞机再好,资金雄厚也只是其中一块,不懂农业,没有农场作业的基础,最后出来的效果就是一塌糊涂,而农民则成为了最后的受害者。
无人机植保中的药剂和施药技术,就是洒什么和怎么洒的问题。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天翼合创,除了无人机技术专家,也不乏重量级的农业专家,副总裁刘杰是水稻防控专家和水稻飞防除草技术的开创者,天翼合创还邀请中国植保无人机之父,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何雄奎教授、中国农科院植保博士,农药及植保行业资深专家汪建沃作为公司的专家顾问;同时,天翼合创也与中国农大、吉林金秋药业、江苏克胜药业等科研机构和专业公司进行了深度合作。
在过去的几年间,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岛,天翼合创的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范围转场作业中,也取得了各种地域、地理、地质、气象,各种农作物、生长期、病虫害等条件下的施药技术的积累——“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温度、湿度,还有不同的农作物和生长期,不同的病虫害,施药技术都不一样。很多飞行参数,包括速度、高度、作业时间、药剂用量等,都要有相应的变化”,而天翼合创已然完成了这一系列的积累,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分解成了几十种作业模式,针对不同的应用任务,很方便就能切换”。
技:农事综合服务站,一站式全面支持
无人植保机只是切入农业市场的第一步,天翼合创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以无人植保机这样一个“先天的智能农业装备”,来引领整个农业的机械智能化。
无人机只是农业智能装备一个最初的机械,逐渐还要向其他智能装备发展,我们就以此为契机,在各地建立农事综合服务站。“农事综合服务站”与传统的农业合作社截然不同——前者只负责小规模的农机农资销售和一部分农业服务,而天翼合创的农事综合服务站,则是一站式的提供设备、技术、资金,围绕飞防服务,整合种子、农药、化肥等资源,在对农户进行一站式全面支持的同时,服务站也能获取全程农事的收益。
中国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深入发展和现有农村合作社的功能有限,都是催生天翼合创所要构建的一站式农事综合服务站的背景,我们利用在农业领域扎根多年的积累,和渠道建设的优势来建站点。
第一个服务站已经落户吉林松原,未来还将向全国范围铺开。种子农药化肥农业技术,耕种管收储运售,全程农事服务都囊括其中。光靠卖飞机打药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个创新的综合体系,多方面获取利润,这就是天翼合创的模式。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