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昨天跟博士期间的小师妹打电话聊天,她说到一件很好玩的事。
正月十五她们一家三口看焰火,焰火放完后有彩灯光柱射向天空。
她的博士老公抱着四岁的儿子脱口而出:宝宝,快看,这是丁达尔现象!
在拥挤的人群中,小师妹的老公瞬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小师妹看着一脸懵逼的儿子,哭笑不得。
末了,小师妹半开玩笑地问我:你说,咱们读博士的,是不是都有病啊?
科研生活,确实容易养成很多「职业病」。
在外人看来,这种职业病就是傻病,要不然为啥老有人说博士们是「读书读傻了」。
本着反躬自省的精神,本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原则,咱们就来聊聊这「傻病」。注意哦,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哈哈哈哈~
不会说话,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成天和实验室的小白鼠打交道,渐渐地不会和人说话了,不知道说话要分场合这些简单的道理...
导师访学期间,为了能和弟子们即时沟通,就把 QQ 号码告诉了大家。
有一天,师母顺便替导师来实验室看看。
大家闲聊中,师母抱怨道:你们老师总是让我在 QQ 上加他,可是他给我的号码不对啊,我看了一下资料,才 28 岁,头像还是什么玉树临风的帅哥,你看你们老师可是四十好几,这肯定搞错了吧。
一个小师弟嘴快搭腔,开了句玩笑:网上嘛,都是写得比较年轻,包装得年轻潇洒一点,这样才能找到妹子啊。
师母听完没说啥,走了。
晚上 QQ 上和导师视频讨论问题,发现导师情绪不高,像是受了什么打击。
想到白天的事,师兄随手点开导师的 QQ 资料一看:80 岁,农民。
大家瞬间脑补出了原因。
过于理性,缺少共情能力
导师和师母是学术伉俪,所以有时候找不到导师,就会给师母打电话。
有次我晚上做实验碰到问题想跟导师请教,打电话没人接,我就直接打给师母。
师母说估计导师正在开车呢,所以没接我电话。末了,师母提醒我,先不要打过去了,免得导师开着车接电话,大晚上的,不安全。
我觉得特别感动。两人真是相亲相爱,体贴入微。我还跟实验室的其他人说了这件事,大家都特别羡慕导师和师母。
过了几个月,有次全组一起吃饭,大家聊到找对象的问题,很自然就谈到了导师跟师母感情和睦,我就说到了打电话这件事。
导师听完,慢条斯理地说:你们还是看问题不够全面,那是因为我没有买保险。
虽说理性看待问题很可贵,可是...
谨小慎微,急死人的强迫症
系里安全教育很到位,见过听过无数次实验室事故之后,有的人就开始变得过于无比谨慎,近似强迫症了。
实验室之前一位大师兄,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每晚走之前,一定逐项检查各个设备。
偶尔有师弟做实验晚走了,这位师兄是能等就等,不能等,先回去,必定会打回电话,反复嘱咐,第二天也会来得特别早。
大家倒是乐得有这么个负责的安全检查员,但只有这位师兄才知道自己的痛苦 —— 这是改不了的强迫症。
实验安全方面如此也就罢了,师兄生活里也开始有点「疯」了...
强迫症的表现是反复思虑,反复检查。
出门前一定要反复检查电器是否断电、水闸是否关闭;出门坐车一定要做「老板座」,说这里最牢固最安全;偶尔生病拿了药以后,还要自己再查一遍药理书确定没问题再吃......
小心驶得万年船,强迫症就强迫症吧,还是安全第一啊!
穷困潦倒,但是我骄傲啊!
和本科同学叙叙旧,发现早早工作的他们结婚生子,购房买车,早已走在人生巅峰上;看看自己身无分文,毕业遥遥无期,工作没有着落。
这巨大的心理落差,换做一般人,估计心态爆炸了吧。
但是我们博士就是这么一群天生骄傲的精分患者...
「你不知道我?我科学家啊,我都科学家一个多礼拜了……」
「钱够花够花,可不是够花嘛,因为根本没时间花钱嘛...」
「凡夫俗子!我可是发了 SCI 马上就要名垂青史的人了!」
读个博士,领着一千块的工资,操作着几十万的仪器,用的试剂一丢丢就赶得上自己一个月的伙食费。真的是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不如卖白菜的钱。
有时候冷静下来也告诉自己,哪怕此刻再穷困,也要学学颜回,安贫乐道的人才能在科研路上走得更远!
没有对象,我觉得这没什么问题啊!
如果说思念是一种病,那单身当然也可以算是一种病。
一位师兄在工作几年后重新考研,顺利通过初试。
面试的时候,老师们还都记得这位师兄,例行聊了几句专业问后,再聊一些工作的事,最后聊聊为啥又回来考研。一切看上去很好,也都按照双方预估的默认套路来。
末了,曾经教过师兄的老师很客气地说了句:你个人的情况,没有要说的了吧?
正常的套路应该是回答「没有了」,面试就到此结束。
师兄估计是看到从前的老师们倍感亲切,过于放松,回答:有。
空气瞬间凝固,几位面试老师都停下手里的事情,齐刷刷地看着师兄。
师兄淡然地说:个人情况的话,我还是单身,估计毕业时还依然单身吧。
老师们:......
师兄当然还是顺利被录取了,但这次面试也成了系里经典的段子,当然师兄最后还是遇到了有缘人,可喜可贺。
虽说一身毛病,但是我觉得读博还是很幸运的,因为能跟一大帮聪明人在一起交流,一起看看世界之巅,还可以接触到绝大部分人都不曾接触的科研生活 —— 尽管是科研和生活不分的生活。
读博亦或是搞科研,支撑我们走过这一段反复失败、寻求探索旅程的,有亲朋好友、导师同事,更重要的是需要自我鼓舞,并找到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封面来源:站酷海洛 Plus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