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取遗失的“文明” 科学仪器谈环境

2019-06-04来源:仪器网 阅读量:14704
0
  纵观历史的场合,工业革命的几次出现无疑推动了社会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如果你了解工业革命,你会发现工业革命的背后,伴随的实则是主要能源的改变以及通讯方式的转变。事实上,无论是蒸汽时代,还是电气时代,亦或是后来的信息化时代,都脱离不了科技的发展,每一次改变都好似一场文明的蜕变。但是,工业革命的燃料需求让人们开始对石油等油气能源产生了依赖性,追寻高效的同时,人们也渐渐失去对环境的敬重,文明也便开始临界于与环境一起崩溃的边缘。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些年来,随着水土流失,富营养化等现象的出现,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过度开采、化学技术开采石油及天然气实则是一个杀鸡取卵的过程,因此人们也逐渐开始寻找能够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又确保基本能源供应稳定的方式。
  近日外媒就有报道称,科学家暗示了一种借助“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石油开采技术,这种技术保留开采效率的同时,避免了化学开采的污染性以及水力压裂法对环境的破坏性,而且还可以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埋入地下,一举两得。
  不可否认,这种全新的开采思路从实际收益的角度来说,的确更加绿色一些,但是这真的是科研所追求的高效和环保吗?
  曾几何时,我们因为天气数据而沾沾自喜,直到PM2.5的指标出现才发现眼前并非蓝天白云,事实上,现实比我们想的残酷的多,我们感受到的环保、干净,有时候,不过是检测的遗漏或者技术的缺乏。所以,要想真正的追求环保,发现根本问题,寻求更加直接有效的治理手段,才是环保的可行方向。
  就拿石油开采来说,事实上,无论是蒸汽时代,还是电气时代,煤矿、石油都是主要的能源来源,区别不过是转变成了蒸汽还是电气,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气的来源真的要完全依靠煤炭、石油吗,显然不是,核电暂且不提,潮汐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早已开始受用,显然潮汐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的技术就是一种环保的可行思路。
  如今各地都开始建立起了环境监测站,甚至像聚光科技这类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也针对环境监测推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气质联用仪,而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让环境数据更加透明清晰,是人们不再逃避环境的问题的良好开端,而纳米碳吸附法、双层膜过滤法的出现则是在应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至于退耕还林、限制开采,则是在试图将曾经的美好归还给被破坏的环境。
  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是一种文明,只有保护好环境,人类才有真正有资格拥抱所处的这片土地。
  (原文标题:拾取遗失的“文明” 科学仪器谈环境)
(本文来源:仪器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i

习惯用手机看资讯?

扫描进入手机站

一键筛选来浏览

信息更精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 、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