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介绍_技术交流_仪器仪表技术文献

提供者:279618  发布时间:2018/12/05  阅读次数:70次  

由于自身的生物学特点及相关食源性疾病的高爆发率,沙门氏菌成为食源性致病菌重点监控的对象,对食品中沙门氏菌准确、快速的检测,是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现有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培养法、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为不同食品或环境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了多种选择,同时还有将多种方法交叉联用发展起来的检测技术,为沙门氏菌快速、高通量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传统分离培养法

目前用于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基于细菌培养的的主要标准方法有:国际标准 ISO6579-1-2017《食物链的微生物学 沙门氏菌检测, 计数和血清分型用水平方法》,以及 GB 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这种传统分离培养法的检测过程包括 18~24 h 的预增菌、24 h 的选择性增菌、48 h 的分离培养以及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等五个步骤,检测完成需 4~7 d,更多依赖于手工操作和主观判断,敏感与特异性等方面因肠杆菌科细菌间生化反应的交叉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这些问题,现眼于提高菌体富集效率或菌体的分离与鉴定效率对传统分离培养法进行改良。国际上,HiMedia公司生产了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货号:MV1296),该培养基根据特异性的酶底物反应,可对沙门氏菌一步清晰鉴别。沙门氏菌呈淡紫色菌落,并有紫色光晕。大肠杆菌和其他β-葡萄糖醛酸酶阳性菌都显示为蓝色,其他微生物菌落为无色,且添加的是植物源蛋白胨,有效避免了传播疯牛病风险,产品特异性强。因而,建立更加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感染,保障食品安全十分重要。

符合我国国标GB 4789.28-2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对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相关要求,鉴定沙门氏菌,可选用HiBio-ID生化鉴定卡(货号:KB011),只需对单菌落纯培养物35℃±2℃培养18-24小时即可出结果。优于生化鉴定管,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分子生物学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检测特异性核酸序列的有无,在遗传物质水平上鉴定致病菌种属,在沙门氏菌的检测中应用广泛。Elisabetta 等[1]利用 Real-time PCR 技术快速检测猪肉中的沙门氏菌,检测结果与国标法完全一致。

可使用HiMedia公司的沙门氏菌检测试剂盒(qPCR探针法)


研究表明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沙门氏菌可大幅提高灵敏度,检测时间有所缩短,但也同样存在可能因食品基质的影响而造成错检、漏检的问题。

免疫学法

随着高特异性抗沙门氏菌抗体的研制、应用和抗体标记技术的发展,沙门氏菌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Wang 等[2]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蛋白的特异性建立了检测三明治中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 ELISA 方法。陈晨等[3]用一个基于双抗体夹心法构建的检测沙门氏菌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特异性和稳定性好,检测限为1.18×102CFU/mL。

与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常用免疫学方法类似,运用免疫学方法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检测特异性好,快速,灵敏。但这些效果同样是建立在有高特异性的抗体和适宜稳定的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的食品基质,同种免疫学方法的检测效果也会有所不同,需要进行大量实验并积累一定的数据,以供针对不同情况择优检测方案。

参考文献

[1] Delibato E, Rodriguezlazaro D, Gianfranceschi M, et al. European validation of real-time PCR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spp. in pork mea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14,184(4):134-138.

[2] Wang W, Liu L, Song S, et al. A highly sensitive ELISA and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for the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 milk samples[J]. Sensors, 2015,15(3):5281-5292.

[3] 陈晨, 窦文超, 赵广英. 电化学共沉积石墨烯纳米金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新型免疫传感器[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4,36(1):1-6.

缔一生物作为HiMedia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商,在微生物培养和检测领域,一如既往地为您带来优质的服务。

优质商品

动物步态分析系统
动物步态分析系统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免责声明:本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无意中侵犯了某个媒体 、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