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采购 活动专题 新品试用 招商代理 人才招聘
所有分类
要阻止癌症骨转移?要更少副作用?康毅滨说这种新抗体都能做到 康毅滨教授一直致力于乳腺癌扩散分子机理的研究,他建立了一系列先进的小鼠模型,并结合基因组,分子生物学,活体成像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在癌症骨转移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近期其研究组指出,化疗自身能诱导出骨转移化疗耐药性,在这过程中,成骨细胞受化疗刺激产生的Jagged1激活癌细胞中的Notch信号通路,对骨转移的抗药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康教授等人发现了一种能对抗癌症骨转移的新“武器”,这也许将能改变对于发生骨转移的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 来自密歇根大学的Russell S. Taichman博士(未参与该项研究)点评道:“这项研究工作迈进了一大步,开发出一种于人体有益的新治疗靶点(抗体),这也许将能改变对于发生骨转移的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康教授研究组再一次创造了佳绩!” 【详细全文】
“独立日” 为了解释这项最新研究中的“新武器”,康教授提到了一部电影:“独立日”,这部1996年在美国上映的科幻片是许多人心目中经典的影片之一,讲述了外星人入侵地球时,地球上的人们为了反击他们的攻击,部署了计算机病毒来破坏守卫外星人太空船的防护盾。而康教授研究组与药物公司Amgen合作开发一种新型抗体:15D11的作用就与影片中的计算机病毒相似,能通过破坏癌症的防御机制来帮助化疗顺利进行。
(第一排右一为康毅滨教授,右二为郑撼球博士)
左图为化疗单独治疗,右图为化疗与抗体15D11联合治疗。 成骨细胞(红色)常围绕和保护癌细胞(绿色)
康毅滨教授
2012年康毅滨博士被普林斯顿大学破格提前晋升为终身讲席正教授 (Endowed Chair Professor), 创下该系历史上从助理教授晋升到讲席正教授最快记录。康毅滨为国际癌转移学会现任主席(2016-2018),美国癌症研究学会肿瘤微环境分会侯任主席(2018), 以及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候任主席(2018-2020)。 康教授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关于乳腺癌扩散的分子机理。他建立了一系列先进的小鼠模型, 并结合基因组,分子生物学,活体成像技术等高技术手段寻找与癌症复发,转移,以及抗药性有关的基因,并深入进行功能方面的研究。从赴美留学至今,康毅滨在<<细胞>>, <<癌细胞>>, <<自然医学>>, <<自然细胞生物学>>等世界顶尖科研刊物发表了140余篇论文。 康教授的研究工作已受到生物医学界和医药界同行广泛关注并由此获得许多荣誉。康毅滨於2006年获美国癌症学会研究学者奖和美国国防部希望学者奖。2011年荣获维尔切克创新奖 (Vilcek Prize for Creative Promise)生物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出生的科学家第一次获此殊荣。 Vilcek创新奖颁发给在美国以外出生的38岁以下的杰出艺术家和生物医学科学家,奖励其在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展现出的非凡创意和对美国社会做出的原创性贡献。 2012年康毅滨获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杰出贡献奖。2013年康毅滨获华人生物学家协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2014年获美国骨研究学会Fuller Albright奖, 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乳腺癌研究杰出科学家奖(为首位获奖的亚裔科学家), 以及国际癌转移学会Josh Fidler成就奖, 并当选为该学会首位华裔主席。2016年杜克大学研究生院90周年院庆时,康毅滨成为首批入选杜克大学研究生校友名人堂(Few-Glasson Alumni Society)的三位杰出校友之一。
苏州蚂蚁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00-520-616